产品的太极之路
前言
理想往往经不起现实的推敲,但 “往往” 并不代表 “全部”。
敢想,并为之努力,就会发现收获与奇迹。
此系列文章不管你身在电商行业、社交行业、教育行业、金融行业、体育行业、游戏行业等,都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我想做产品也会像太极文化一样,在各个行业中都会有能找到共性,从而我们也会有自己对产品的认知,收获 “中庸之道”。
也许你在工作中还在迷茫,也许你在看了互联网这么多文章之后或有或无的学习到了一些产品的、管理的、运营的、设计的经验。
但,如果没有帮你解决问题,这些经验又如何算做是传递经验呢?
我想叙述写我的工作中遇到的产品问题实例并去讲述如何处理,需要学习什么,如何找参考,如何决策,我又是如何落地与实现的过程记录下来与你们分享。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帮到你们重新认识 “产品经理” 这个岗位,同时也从中学会如何用产品思维工作。
我要做的是产品不是经理
最近我一直在招聘有产品设计能力的 “产品经理”, 来应聘的有拉钩网的,腾讯视频的,猎豹浏览器的,更有一些写过书的或是名不见经传的。我都一一接待并且花了一些心思问了一些问题,最终,我没有用这些觉得自己比较厉害的产品人。 总结大多原因有5个:
- 思维基本定型,可发展空间不大,可以说只要是来我这里就是瓶颈,很可能这个瓶颈直到他离职也过不去。
- 夸夸其谈,有个人讲他做C#转型做产品的,于是我很开心,我很高兴的说我也是,你用过LinQ吗?他回答没有;我又问,那委托好处是什么?他回答不出来。对于想在自己身上贴金的人其实挺多的,但是可能在我看来没有选对人,也许想表达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又或者是别的。
- 交流问题,很多产品人对自己的产品讲不出所以然,又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认知,那我会觉得这样的人可能不太合适在敏捷团队中成长。
- 领域、行业认知太少,大多数来的都会拿出做电商的项目来告诉我,他是如何带领团队,如何调研市场,如何如何的把业绩做起来,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去把钱赚回来的。其实,我知道电商市场很难求生,但是我更知道电商市场趋于成熟,已经不需要所谓的“发明”产品,用到的大多是存量市场的抢夺方法,比如市场细分。我会觉得这样的人缺乏创新,或者微创新,不能看清产品的本质。不记得哪个大神说的,好的产品就要精于产品本身,至于盈利,那都是一些顺手的事情。
- 设计感太差,我一般都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交互设计,你认为交互设计应该看一些什么样的书籍? 然而回答的都是一些设计的书。
而我想要的答案,是关于心理学、人性的书。任何产品的设计好与坏,都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一切都会回归到人的本性。
这就是我弃用的原因,可能读者觉得我的要求太高了,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求上进、善于创新的年轻人,不然我们市面上的产品是如何来的呢?都是抄出来的吗?
我怎么看待产品这个岗位,以前我也写过很多关于产品或者项目管理的文章,比较浅,有的比较着急,很容易让人炸了,或者我喷的有点过,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只是多少问题。从13年”产品经理” 开始火热的时候,很多人去追问产品经理是什么,有些人说是管理产品的,有些人说是类似于品牌经理的,更有些人说是质量控制的,或者是个经理。经过了很多年,我们慢慢的沉淀下来看“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绝大多数认为产品经理控制着输入与输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键字有两个:需求、实现; 从发现发现市场缺口、采集需求、筛选需求、整理需求,把需求语义化、细节化,到资源协调、周期控制、质量控制的结果输出;其实我们从各大招聘网站可以得知,产品的岗位职责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还是会有区别的,比如有些会要求做产品策划、策略、市场方向的事情,有些会要求对产品设计或是产品交互体验有较高的要求,从这些招聘信息看,大家理想中的产品经理是有差别的。而我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产品设计师。那产品设计师要有什么样的技能,又要有什么职责呢?
首先,既然是产品设计师,那对视觉设计,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要有认知。这是第一层,再深层一些可能会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有较好的认知。设计是一部分的先天因素,当然可以后天培养,比如多看,多想为什么这么做。而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UI与UE设计、产品方向的设计以及运营的设计。说到这么多设计,让我想起一本书《团队是设计出来的》,当然还有好多跟设计相关的不是视觉的东西,只是想表达,人可以设计,事务可以设计的概念。
其次,要是一个懂得产品的产品人。什么是懂产品,我认为分两点,1.要懂得产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2.要能懂得如何规划产品战略; 如果具备这两点,那可以说这个人是懂产品的,因为产品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能挑毛病的人才会对产品精益求精。当然不是无理取闹。很多人也会说,产品要是懂得需求的人,这句话没错,但是不够全面,需求的构成很复杂,来源更复杂,现实往往是用户需求、客户需求、本身需求、企业需求、环境需求、社会需求等一起来的,这个时候懂得一种需求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从"贪嗔痴"的本质来说,懂得产品是要去解决问题的。就如病了需要医,饿了要吃饭。第二点是规划,你既然知道了上述东西,那就就要想未来几年吃什么,怎么吃的事情了。
然后,我觉得不管是程序员或者是设计师,思维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跟是不是理科生没有多大关系,我举个栗子,达芬奇,真正的天才一定是精通各种领域与文化的,达芬奇不单单是画家,还是数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雕刻家、地质学家等,还有布莱恩•考克斯, 国内其实也有很多。大家可能会在知名设计师身上看到,一般做设计的音乐跟厨艺都是不错的。其实这些跟你做什么,什么专业并没有很大关系,是观察力、分析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抽象能力、逻辑能力等,人本质的一种特点。假如你并不是特别出色,那这个岗位也就是糊口吧。
最后,产品人要是一个有气场的人。其实气场这个东西也说不出来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个人自带的光环,比如说气质光环,就像一些女明星,一些看起来长相一般般,但是很有气质,有些长得不错但是看起来总觉得少点什么,对女神的理解一定是气质美女。跑偏了,我们说产品人一定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或者感染力,他能影响到团队的情绪与积极性,要是一个能讲故事的人、能沟通的人、善于协调关系的人。
能力需求说完了,我们说说经典产品吧
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什么才算是好的产品。我觉得要从三个面去说,对于大众使用者来说,好的产品就是能提高效率,带来方便或者价值; 对于开发者来说,能给大家带来方便,能自我实现盈利,能产生社会效益;对于市场来说,能促成交易、能带来话题、能有利润。其实不管从什么群体或者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个产品,我觉得产品一定是促进科技进步或者给人带来方便的东西,而不是捆绑或者带来麻烦。前一段时间看了张小龙的一个文章,讲到用完即走的概念。其实这个理念很早就存在的,对于现在比较杂乱市场来说,好的产品确实不多了。我们必须严谨自己的作风与态度,不是找一条能冲破市场赚钱的"大道",而是想想如何让科技改变未来,如何让大众感到舒心方便。下面两个例子讲讲产品吧。
某宝,是第一个例子,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是电商行业的老大哥,今年双11又突破了1200亿,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会在每年都会增长,并且永远在增长,别问我为什么,即便是它的股票在跌,这个数值也会涨。从2009年开始做双11活动每年都是暴增,很多人写什么不在双11买东西的都只能呵呵了,反正我不用某宝跟我没关系。我们就说说那些所谓的让人方便的电商吧,其实电商确实很多好处,对于工作繁忙的人,对于那些每天都加班的人,白百合的整容日记里有个女强人,一个经理吧,说自己的衣服都是在机场买的,因为根本没时间逛商场,确实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逛街去买东西,所以电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电商让人们购物的选择性更多,就像缩地成寸这样的武术一样,看遍大江南北各种新鲜货,然后收入囊中。不曾想有人说电商的出现会让实业死掉,如今呢?不但实业没有死,反而转型做的更好,拉动电商实体化经营更显成效,有些东西一定是物极必反的,我们在追求寻找商品短平快的时候,我们在追求商家更快速坐等服务上门的时候,又一个心理的声音出现了,那就是我们需要走出门,我们需要呼吸下新鲜的空气,需要晒晒太阳,我们也需要逛街,面对着冰冷的电脑手机,我们或许也想有个甜美的导购来告诉我什么搭配什么更合适。还有一个市场的声音也会出现,那就是连带销售,很多购买者,特别是女性都不具有很多目的性,都是随便看看,看到好的就买了,跟男人不同,我要一双袜子就是一双袜子买了就走,绝不多逛。女性或者携带家人孩子逛街那更是另算的,比如孩子要去个游乐场,电商平台没有吧?孩子吃个冷饮,跟其他小朋友追逐打闹一下,又或者是你看上了一些服装又想吃个晚餐?这一系列的连带消费都是需要人走出家门的,而在电商平台我们是不会刻意去完成这么多的临时决策的。当下大家都在鼓励运动,鼓励出行,那电商的未来才是真正堪忧的吧?在电商横行的当下,优衣库、电影院、美食城、名创优品等各类实体店铺天盖地而来,那他们都是去试衣服、试看的吗?我一个朋友是某市万达影院的副总,他告诉我说,万达影院赚钱很疯狂,于是我想了下关于某奇艺,某视,某豆某酷之类的难道不能看收费电影吗?互联网为什么不能阻止影院?讲的再好,大家还是要情调的。其实不是为了争论线下与线上或者互联网与实业,我们分析下实际的问题,如果我想看电影一定不是自己,人都有社交的需求,这是刚需。于是我约了人不能在家用我的会员号在电脑上看吧?于是我需要去影院,所以我不会去买个视频网站的会员,当然,有人特别喜欢追剧喜欢看电影的人除外。这里讲的也都是部分人。好的产品不会去刻意增加粘性,或用手段增加粘性,因为大众虽然对优惠、打折、便宜等字眼敏感,但是不想去操劳强优惠券,连续签到等。所以我认可好的产品就像实业一样,大家是交易关系,买完就走,有问题我才会回来。这就是用完即走的道理。
某信,企鹅家产,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个产品,因为相对来说我更喜欢line或者whatsapp,但这是张小龙这个人的理念,某信的强大周边功能带来的问题是严重吃流量的事情,在天朝网速不够快、流量不便宜的情况下,所有的软件用起来都显得很羞涩。对于土豪开着4G看高清电影的事情,我真的觉得没有什么比较的,或许有一天流量便宜的不行,那我们就会去想耗电的问题了。但是起码有一点非常好,半私密社交与用完即走的理念是符合大众的。有人学社会学的,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复杂的,我认可这个事情,但是我不认可人与人交流一定会带着目的性。某信从以前的摇一摇,到现在的慢慢安静,是有一个平静期与稳定期。人口红利逐渐会消失,大家理智的留下来一定是两个可能,要么习惯了,要么被习惯了。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说话,你去找个没人的地方发消息,那一定不合适。某信在应用中总是尝试很多业务,游戏也好,支付也罢,移动支付哪家强?比的是支付速度吗?或者比的是支付方式吗?我觉得更多的是安全性,便捷性,而大家在关注的更多的是普及程度与使用场景。那使用场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不管在何时何地,用到了就是场景。
当今市面上充斥着很多产品论, 很多人发干货, 有的误导人, 有的涨姿势.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正确性, 也有很多时候, 产品这东西并不是适用于同行业、同规模、同目标的各个公司。 就像绩效考核一样,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多元化与跨平台思考问题,是越来越重要了。
都说中庸是思维毒瘤,对于初生牛犊的人来说就是毒害,只有阅历丰富思维活跃的人才能架得住。因此方法论就是方法论,从来是不是方法。
期待后面的文章
确实有点慢了. 最近太忙了
写了这么久还是两篇文章,楼猪效率好低,期待新作
社会我O哥
人狠话不多
能动手就别BB
贫民化的理论,有时候往往会出其不意?
进来看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