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说到正题了, 其实前上篇也是正题.对于好产品而言,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因为产品就是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先要说设计而不是先说产品,这里有很多渊源,比如:先说设计会提高你的审美,避免产品设计中与UI设计的不匹配,更可以让你懂得如何快速介于产品与设计之间资源协调,快速搭建自己独特风格的产品体系,最重要的是你会是一个有“颜值”的产品。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方法,也是经验,但每个产品通过数据来分析出来的结果总是让一部分人有些意外,比如在网页设计中的通用知识:

  1. 左侧先被阅读
  2. 右侧先被点击
  3. 一次跳转会损失33%的流量
  4. 一屏最多只能有3个重点,信息量过大会让用户失去阅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里
  5. 整体细节大于局部细节
  6. 颜色与字号的合理
  7. 标题大于内容
  8. 弹出框体会干扰用户的阅读思路
  9. 站点地图会增加用户与爬虫的友好程度
  10. …………

也许是正确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产品易用,不过我们先讲点现在流行的让产品回归简约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大道至简"的道理,但是在我们国内的产品中其实比较少见到这样的。自从乔老大推出的苹果手机的设计一炮而红以后,我们发现,现在都是一个按键的手机,其实我不确定这样一个键到底好还是不好,不过它确实引导了设计趋势。我们在传闻好的产品是简单、简约的,乔老大说伟大的产品都只有一个键,emmm ヾ(゚∀゚ゞ) 我觉得键盘是一个伟大的产品,那为什么有这么多按键。让我们还回归到发电报的时代吧。乔老大视图改变人们对手机设计的观念,我觉得他强调了一个道理:“功能是满足需求,定位是满足心理诉求;功能很难取胜,定位可以”。 因为我不觉得一个按键跟两个按键有什么不妥,都是占用这么大的地方,反而开始的时候并不太好去点击返回按钮。我们今天这一刻就跟着老乔说简约简单的产品这些事儿,顺便说下我对简单的理解。

你需要为简化赋予很高的价值; 这是取舍的问题

现在很多产品讲用户体验,俗称培养懒人计划。大家都在快餐式的创业、快餐式的生活、快餐式的娱乐。但是现在大多数产品的用户体验理念都是在入口上,个人感觉是用简单化产品的噱头去吸引流量,而不是真的做一个很简单的产品,比如wechat,最开始的产品定位很简单,聊天和朋友圈,然后因为隐私的问题,聊天记录备份问题等等各种无法满足个性化场景而做调整,之后又以支付,卡券,小程序,游戏等功能陆续推出持续增加粘性,然后大家的习惯是打开微信,可以看公众号的新闻,可以刷朋友圈,可以聊天,可以小游戏消遣,可以付款等等…… 其实就手机桌面生态这个话题展开的讨论不少。大家都想更多的把自己的产品做的 “一次安装,终身受益” 的样子,但是也有不同的,就拿FB来说,FB 与 messenger 是分离的,为什么分离,因为他们认为业务场景差异太大,但有时候我觉得也是不方便,因为在 FB 上会有对 messenger 的提醒,对于有强迫症的我,没有安装 messenger ,这个提醒就消除不掉,不过换句话讲,这么做也是挺好的, 因为业务相对单一,各有分工,并且 FB 承载的一些活动、游戏功能不与聊天冲突,最大的好处是你装了人家两个应用,反观现在的 wechat 就会在游戏中回信息挺尴尬,回了信息并不好再进到小程序里了。

那简化的价值是什么? 就是弥补产品功能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以及这个阶段、这个用户群体对产品的适应时间。这就是价值,因为目标是功能保障完整,用户愿意用。需要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真的有用吗,适合这个阶段用吗,用户会使用吗。

你必须下决心追求简单;弄清楚你的产品给谁用你才不会犹豫不决

讲讲产品减法吧,今天我们不谈什么最开始的谷歌,whatsapp之类的极简主义到极致的案例了,我们讲实用的,就是讲方法。我们接触产品最多人告诉我们的词汇是 “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很多产品也应用了这样的方法,比如敏捷开发,先满足基础核心价值业务层,再去增加扩展加强体验。那每个场景每一类用户都会有用户故事,什么是用户故事,反过来想产品的idea是如何产生的,一定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我们觉得更加方便的、更加快捷的工具,就像种菜,没有工具之前用手,有了锄头用锄头,大家觉得累了用动物替代人力,动物太慢了我们用机器,产品的发展、生命周期也是需要这样的迭代去完善的,所以产品都在不断进步,可能会出现比你发展快的产品,或者更省时省力便捷快速的产品把你替代了,但需求始终存在,减法就像太极一样没有固定说哪种产品要砍掉什么东西,它就是一种提炼。那原则是什么,比如,先做核心业务,通过用户反馈的数据分析来决策迭代什么,给什么人迭代,每次迭代都要有价值。

还是上个例子,再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推翻了很多开始的产品设计,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产品调研问题,还可能很多人觉得做产品没经验,其实最痛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自我包装,比如我们做问卷,做访谈的时候,每个层级的对象都访问到了,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我们对计算机操作熟练,实际上并不是。 面对这样的类似于简历包装的情况,作为需求采集方肯定是选择相信用户,而不是自己意淫,就算到了这一步也不能说是客户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调整的时候,把常规的原有线下流程作为扩展加进来,让用户多个选择来决定怎么使用系统。变更是很郁闷的,就是你们所认知的改来改去,工期有限,必须要拿出可交付可使用可完成业务流程的产品交付,那每个多余的东西在这个阶段都是致命的。要下定决心,这个时候告诉自己谁才是使用者,谁最重要。

你需要对当前主题了如指掌;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是被坑过的,过多的吸收了太多竞品信息最后搞的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了,就像你放大一个字,站很近去看很久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字你慢慢不认识了。竞品分析和行业报告是常规手段,也是必须尽可能全面真实的去了解和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产品价值、市场需求。

在做现在这个体征监控产品的时候,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竞品分析,并且是持续性的做,开始做竞品是为了寻找方向,找到需求,找到市场,后来持续做是因为我们逐步去思考去参考别人优化,同行行业的不同行业的,用于产品的提升。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清楚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做给谁用。 才能更好的提炼和简化产品本身。

然后有看客可能会问,说出来简单,都很容易,怎么做?
我的项目中实例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因为会加重用户操作频繁程度,其实我们的产品是很复杂的,举个例子,我们做的体征监控通过软硬件共同作业,硬件设备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会频繁更换佩戴者,比如,A被换下设备交给B,B被换下交给C,C被换下换上A,交替并且有重复,这个时候操作软件界面需要频繁的解除绑定和建立绑定关系,20人左右的换来换去,操作者无法抬头看场面情况都在设备上操作了。所以最大的痛点并不是使用者,而是我们自己的交互。

你需要设计备选方案和多种可能性;

你需要质疑和摈弃现有元素;

你需要时刻准备着重新开始;

你需要使用概念;

你需要将事物分解为较小的单位;

你需要准备好为简化而放弃其他价值;

你需要了解简化是为了谁的方便而设计的。